順順的就過去了

國小的某一次段考後,老師說改考卷時就是改到我的和某個同學的最好改,字大又漂亮。當時我心想,改考卷好不好改跟字漂不漂亮有什麼關係?後來研究所時當了助教,我才知道,字好看,真的是很有幫助的。不只是對批改者的閱讀性很有幫助,對於參與考試的人的成績也可能有幫助。

考卷上的字若好看,便容易閱讀,答案在哪裡、寫什麼,都一目了然。這樣子的批改的過程會讓批改者自己覺得流程非常的順暢。如果遇到了一些模稜兩可,不是全然正確的答案時,也很容易順順地就過去了。相反的,如果某張考卷上的字很難辨識,甚至排版雜亂時,就算答案正確,也可能因為看得頭昏眼花而改錯。若遇到了一些模稜兩可,不是全然正確的答案時,也常常因為辨識困難,又或者寫錯的小地方被放大檢視而不給分數。

因此,字若寫得好看,在某些可能得分也可能扣分的情況下,是很容易讓批改者更傾向給分數的。為什麼會有這種情況?這和人類的認知系統有關。

人性本懶的認知系統

人們的思考、行為主要受到兩種認知歷程所影響,直覺和深思。直覺是由經驗、習慣、本能而來,而深思則涉及抽象、去脈絡的思考。直覺的使用是不費力又快速的,而深思則是耗能又較為緩慢的。

人性本懶,能夠不動腦就不動腦。故大部份的情況底下人們都是憑著直覺反應在思考或是行動的,只有在某些時候人們願意多花一點心力思考時,深思的歷程才會介入。

那什麼時候人們願意多動點腦筋呢?目前有兩種看法。Stanovich(2010)認為這個和人的反思特質有關,反思特質高的人可能較為謹慎,較願意花心力來思考,因而較常啟動深思歷程,而不那麼常仰賴直覺(相對反思特質低的人而言,大致上來說,人們應還是比較常用直覺)。Thompson等人(2011)則認為人們對於直覺產生的思考或是行為結果會有一個是否正確的直覺感(feeling of rightness),如果感覺好像怪怪的,就會停下來深思一下;但如果感覺好像沒有什麼問題,那麼就不會再多花力氣。

這兩種看法間並沒有互相抵觸,我認為也許兩種皆有可能。直覺最常使用,但深思之後可以改變行為的結果。不過是否願意深思則會受到個人本身的特質或是對於當下第一時間的反應是否覺得怪怪的所影響。

人類思考歷程三系統間關係示意圖

為什麼字好看很容易讓批改者更傾向給分數?

知道上述的認知系統之後就比較好理解了。當我們要批評他人,針對他人吹毛求疪時需要動用到費力的深思歷程。所以如果在批改考卷的過程中,讓批改者的深思歷程不要那麼常啟動,那麼在遇到模稜兩可的答案時,也就比較不會去深辨到底答案是對還是錯。而在批改過程中,那種「順順的」體感,便會減少深思啟動的機率。但如果批改過程卡卡的,很容易會讓批改者較容易覺得怪怪的,而讓啟動深思歷程的機率提升。

報告、演講的應用

同樣的道理,在進行口頭報告時,雖然說內容是否言之有物更重要,但投影片的排版、演講者的口條這些也會影響到聽眾聆聽過程的體感。投影片看起來不順眼、講話卡卡不流暢,都會讓聽眾無法「順順的」聽過去。這時聽眾不是覺得自己腦袋有問題,那麼就是講者講得有問題啦!

references

Stanovich, K. (2010). The Tri-process model. In Rationality and the Reflective Min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https://doi.org/10.1093/acprof:oso/9780195341140.001.0001

Thompson, V. A., Prowse Turner, J. A., & Pennycook, G. (2011). Intuition, reason, and metacognition. Cognitive Psychology, 63(3), 107–140. https://doi.org/10.1016/j.cogpsych.2011.06.001